呼和浩特众多寺庙之中,大召最负盛名。它始建于明万历七年(公元1579年)。蒙古语称“伊克召”意为大庙,“伊克”汉语为“大”,“召”为庙,汉名“弘慈寺”、“无量寺”。
玉泉区大召前街北端,就是大召的位置所在,占地约3万平方米。
最先进入我视线的是召庙上黄灿灿的琉璃瓦,以前我听人说,黄顶子的寺院,一种是皇家寺院,一种是地位非常高的寺院。这黄顶子静悄悄地透着一种威严,远远就飘过来的香火味,肆意地在前面一块空地上蔓延,未走近,已净化,我呼出了浑浊,吸进满腹的香火味,进入佛门净地。
沿中轴线自南而北,有牌楼、山门、天王殿、菩提过殿、经堂、佛殿、藏经楼及东西配殿。经堂、佛殿毗连一体,经堂是喇嘛诵经的地方。佛殿正中,大约有3米高银制的释迦牟尼佛像端坐在莲花台上。佛前两根通天柱上,盘着一对高10米有余的金色蟠龙,雕刻精绝,气势磅礴,活灵活现。佛像两侧是燃灯佛、弥勒佛,还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、达赖三世、班禅四世等,佛殿两侧的墙上绘着壁画,画面是佛教传说故事,我虽然不能完全看懂,却也看出壁画表现的内容之丰富,画工之精湛。我的脚步留恋在对于我来说如仙如幻的画中境界,徘徊不舍。
呼和浩特城建于明万历九年,公元1581年。呼和浩特是先有的召庙,而后才有城池。
到这里,不得不提的,就是阿勒坦汗。阿勒坦,是蒙古语,汉语译为“金”,“汗”是尊称,也是一种对部落首领的称呼。
元灭亡后,残存的余部向北迁移,在历史上称“北元”。阿勒坦是统帅右翼土默特兀鲁思的将领,“兀鲁思”汉语译为“国”。阿勒坦率右翼大军帮助北元大汗——博迪-阿拉克汗平定内乱,立下战功,博迪-阿拉克汗敕封阿勒坦为汗,自此,称为阿勒坦汗。
阿勒坦汗凭借英勇善战,足智多谋,渐渐势力发展到最强大,其实力远远胜过了当时的博迪-阿拉克汗,博迪东迁,这时候,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其实统领着北元大部分领地,雄踞一方。
随着阿勒坦汗的势力不断扩大,阿勒坦汗已有当大汗的心思,鉴于种种阻力和宗教势力的影响,这件事一直困扰着他。那时,蒙古族人们信奉的是萨满教,萨满教认为汗赋天权、天命论,其实是汗权嫡长继承制。而萨满教的血祭方式,也已经很不顺应当时的社会发展。
上一页12 3 4 下一页
热点关注